7月4日至11日,由我校传媒学院与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共同组建的长青青“青禾声影”乡村振兴服务团走进涪陵区大木镇,融合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的“技术力”和传媒学院的“传播力”,用长师青年的“行动力”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,开展为期一周的系列实践服务活动,把校地共建落实在脚下的乡间热土上。
博士专家“把脉问诊”,助力破解发展难题。在涪陵区大木镇双江村猕猴桃种植基地,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老师与猕猴桃园经营户深入交流,围绕猕猴桃产业发展,结合当地气候与土壤特点,团队从品种选育、病虫害防治、标准化种植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,为提升猕猴桃品质与产量提供科学的针对性指导,助力农户拓宽增收路径。在武陵村莲白种植区,老师们与当地农技科负责人共同开展“田间问诊”,针对深入交流困扰农户多年的连作障碍问题。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采集不同地块的土壤样本,旨在精准掌握当地土壤理化性质及连作障碍成因,为后续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改良和连作治理措施奠定基础。此外,志愿者服务团还走访调研了当地花卉产业,眼见当地乡亲开起了农家乐,搞上了花卉种植,走上了致富小康路,纷纷为他们幸福又充实生活点赞,为乡村振兴的实绩实效叫好。
专业教师“影像赋能”,立体传播乡村新貌。为讲好乡村故事,提升当地知名度和影响力,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。传媒学院由专业教师带队聚焦当地特色旅游产业,在相思谭漂流基地沉浸式拍摄,制作《浪尖上的大木》宣传片,生动捕捉漂流的魅力与当地蓬勃的旅游活力;在社区用镜头记录“垃圾清理→生态科普→村民互动”全过程,制作《守护大木碧水》Vlog,把接地气的视频发布在抖音、微信视频号等平台,生动展示大木镇的青春活力。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师生则通过调研走访,推出“河道生态维护小贴士”系列短视频,让生态保护理念融入村民日常,筑牢生态振兴根基,切实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。
“七彩假期”情暖童心,专业特色筑梦未来。服务团在迎新社区举办主题为“七彩假期·筑梦未来”的公益课堂活动,关爱呵护乡村青少年。传媒学院志愿者开展“推普”小课堂,通过朗诵经典诗文、绕口令挑战、情景对话练习、讲述家乡故事等形式,纠正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,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。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志愿者设计了生动有趣的“食品营养健康小课堂”,通过图片展示、互动游戏、简单实验等方式,向孩子们讲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、合理膳食的重要性、食品安全常识以及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。课堂上,孩子们积极参与“食品膳食宝塔”设计等活动,在快乐互动中掌握了守护自身健康的“金钥匙”。
同时,服务团还开展了“党史宣讲进院坝”、《信仰的力量》宣讲视频录制、“神奇的紫甘蓝”科技小实验、“自然教育”心理团辅活动、测量血压关注健康、大木山歌共传唱等系列活动。
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长青青“青禾声影”乡村振兴服务团以博士专家的“科技智慧”精准服务乡村产业振兴,以教师团队的“专业影像”赋能乡村文化传播,以长师学子的“青春热情”温暖乡村儿童心灵,深入校地共建实践基地,探索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惠民服务、把实践项目转化为治理动能、把青春创意转化为社会活力的校地融合、协同育人的新篇章
(来源: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传媒学院 | 审核:汪明松 谢诗茂 | 编审:卢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