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日起,我校开启第二阶段的线上教学工作,两万余名师生通过直播、慕课、雨课堂等平台进行在线教学。如何打造线上“金课”?怎样让学生们在家也能上好课?同样居家备课、授课的老师们纷纷苦练新技能,只为保障线上教学质量,做到“教学内容不缩水、教学标准不降低”。
文学院逯宏副教授在线讲授《中国古代文学》课程,他根据远程教学的实际情况,将课程结构优化为本节要点、教学视频、扩展阅读、课后自测四个模块。此外,逯宏副教授将课程要点进行图文混排,利用Camtasia录屏配音制作教学视频,并增加了讨论区互动以此弥补网上教学互动的不足。在上学期的网课教学中,逯老师的课程点击量达到179566次。
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教师高晓仙选择使用QQ群直播,在线教学《大学英语》。高老师提前调研了学生们的网络情况并进行了平台测试,由于英语课程互动较多,她将课程内容重新解构,设计为“直播+互动”的教学模式,运用多手段授课、多模态互动,调动学生们在线学习的积极性。为了避免网络拥堵,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,高晓仙还准备了“分类教学、分段直播、分组讨论”的教学预案。
机器人工程学院何芳副教授领衔的《机械制图及CAD》教学团队,利用重庆高校在线精品课程平台进行在线教学,课堂采取在线视频、章节测试、互动答疑讨论的方式,引导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。因为教学形式的变化,何教授及时对教学视频、章节点测试进行扩充,并利用班级QQ群进行“点对点”教学引导,保障学习效果。
传媒学院教师胡大海结合课程特点,选用了腾讯课堂进行远程直播教学。为了保障教学效果,胡老师精心准备教学视频和经典案例图片,优化课件内容,并增加线上习题测试和在线答疑板块,充分利用直播平台中的举手上麦语音答疑、公屏讨论区文字提问等功能,使传统教学变成线上互动教学,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
化学化工学院何树华教授结合课程特点,以学生为中心,课前发布课程学习任务,使用在线课程平台开展线上教学,并结合学习通、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进行互动。为了适应线上教学,方便学生理解,何教授加大了对重难点的讲解,并配合直播开展学习讨论。当前,何教授通过在线平台搭建了44个改编版教学视频、27个讨论题、376道测验题和28篇科学家小传的课程。
绿色智慧环境学院赵小辉副教授采用“三步教学法”,通过“慕课+云班课+QQ分享”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。在课前“云班课”中发布慕课资源、学习进度,并要求同学们完成相应测试或头脑风暴,以此掌握学情进行备课。直播教学后,赵老师再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,通过QQ或云班课讨论平台在线答疑解惑。
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吴玉学转变教学思想,将以资源为中心的网络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过程设计,力求换思想、换理念、换角色、换模式、换方法。吴老师及时查找、制作学习资源,除了传统的教学使用的PPT,她学习了Camtasia等软件录制微课,并依托互动教学工具“学习通”完成课程资源搭建,在课前将微课和多媒体资源发布给学生,让同学们课前思考,带着问题走进线上课堂。
(教务处 新闻中心)